2022-8-16
之前的文章提到过,我把整个市场的参与者大体分成了价值投资者,被动投资者,剥削者以及投机者这四大类。其中剥削者包含这个市场的老板、服务者以及所有从这个市场资金池里永久的提取资金的人。不过由于股票市场是个正和游戏,底层资产创造的价值被瓜分后,对投机者也没有那么糟糕,对于投机者来说其总和可能是个零和游戏,这个相对公平,合理又合法的博弈场所,相比于其他类似的地方,证券市场可以算作投机者的天堂了。
在没有衍生品市场以前,股票市场的参与方式主要是通过买卖股票实现。这里的股票价格靠多头和空头的平衡,在没有操纵的情况下,实时在为所有其他主体提供价格参考,所以说,投机者创造了价格。而这里的多头就是携带资金入场买入筹码者,而空头就是卖出筹码变现离桌者。一旦出现两方的不平衡,价格的负反馈机制会让两方重归平衡。后来融资融券出现,让“做多”和“做空”成为可能,既能借钱买股票、又能借股票卖钱。但由于可融券的标的和数量并非市场化的,而融资确限制少的多,即使算上场外,“做空”的部分也远比“做多”的部分小,一段时间的积累形成了2014~2015年的杠杆牛,进而无可避免的进入卸杠杆导致的几轮股灾。2015年时我曾做过股灾的研究,恒生Homes系统只是背锅侠而已,他们的份额相对场内的融资总量小太多了。
而衍生品出现后,市场主体变的更复杂了。比如股指期货,一方面是能通过投机交易发现价格,也能帮助套保者对冲风险,锁定利润。正常的平衡情况下,期指会呈现略微升水的状态,这样对投机的双方都会付出一点成本。然后事实并不是这样,股票市场天然都会做多的多一些。除了融资融券的不平衡,之前网下打新的绝对收益,对冲基金公司不少市场中性的量化策略,乃至不少上市公司的限售股,都会让他们在多头额外持有一部分仓位,需要通过对冲,而“做空”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他们自然就会利用衍生品市场的工具,且他们自然愿意支付一定的“做空”成本,这个做空“成本”的报价,在期指价格上就体现为贴水。这个贴水额能够吸引一些股票市场的“做多”者转移过来,因为会获得额外的收益,但同时,原本的空头投机者如果要持续做空的话,成本也大大增加了,他们有的就会因为成本过高而放弃做空的投机,从而促使贴水在一段时间内平衡在一个范围内。
但是为什么做空往往需要支付额外的成本呢?由于做多和做空必须举债,这个债就是本不属于你的现金或股票。做多相当于借现金,做空是借股票。相比股票,借现金的难度和利息都通常低于股票,且不同股票的融券市场价格也不同,也就造成不同标的间成本的差异。当然,做空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会出现短暂的升水,但一旦出现,就会被蜂拥而至的期现套利者兑现,因为现金的供应量实在是太多了,其本质仍然是现金的融资成本和难度更低造成的。如果借股票的成本和难度哪一天和借现金一样了,那么我相信,期指持续的贴水也就彻底消失了。
2022-08-16 16:14 来自北京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