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消费都是战胜通胀的利器,但多数情况下,两者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比如,我们年轻的时候,往往本金是不够的,除非是富二代或是公司上市期权套现,不然多数都需要依靠工资去慢慢积累本金。然而,不少消费主义者都是提前消费,甚至过度消费,这样是很难攒下本金,自然就与投资无缘了。而投资主义者则不少生活节俭朴素,极端者恨不得把每一分钱都省下来去滚雪球积累财富。我的观点仍然是中庸,在这两者之间不要走极端,最好是能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大原则就是在健康的财务状况下适度消费,积极投资,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当然,这里面建立健康的财务状况大概可以类比优质公司,就是有一定的负债率但不可过高,能有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同时算上劳动收入和消费后整体上个人或家庭ROE能在15%~20%就相当理想了。比如家庭总资产有500万的时候,投资收益保守点50万,夫妻税后收入加起来100万的话,那么一年,消费个50~75万就挺合理的,如果投资收益或者工资更高,也可以同比例提高消费。这样就可以基本让家庭无论在净资产的角度,还是生活品质的角度都能稳步提升。这样的好处是,资产是为人服务的,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净资产的提高相辅相成,不至于攒了一大笔钱到晚年却也来不及享受了,也不至于在年轻时过度消费导致老年时因为净资产不足而生活窘迫。此乃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平衡。
然而,有一类资产,天生具备平衡投资与消费的作用,那就是自住房产,长期看,房产的增值幅度整体可能没有权益类资产高,然而,房产具备消费属性,特别是核心地段或是高品质的住宅在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又具备投资属性。在我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可能不懂证券投资甚至房地产投资,却仅仅因为刚需或是改善需求买房自住,导致家庭净资产大幅增长。所以作为一个职业投资者,资产配置中房产是不能不考虑的,一个家庭如果房产占比过高甚至超过100%甚至200%可能财务上是不健康的(过去几乎所有一线城市高杠杆买房者都大赚了,但未来不一定),但如果一个家庭房产占比过低可能也不太好,可以考虑配置一些房产,我自己则是以30%~40%房产比例为配置目标,未来如果有合适的抄底机会可能住宅、写字楼我都会考虑。
当然,毕竟消费是有上限的,一个人能够消费的东西的总和也是有个资产上限的。远高于那个上限门槛的富豪们也就无所谓投资和消费的平衡了,因为消费对于他们基本忽略不计,只需要专注于投资或做事情就好。
今天换了个4S店把车定下了,权衡了下还是选择了老款GLC300,新款还要等几个月,且一开始毕竟也贵了不少,就冲动消费一把,不延迟享受了。
2023-02-22 19:51 来自北京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