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18

最近的行情比较极端,各种外围事件的影响作为导火索,引发了各种连环降杠杆效应,表象是从3月3日开始到这周三午盘前为止的一轮急跌,以沪深300指数为例,短短10个交易日,就跌了14%左右,这个跌幅已经和去年沪深300创下新高之后的那次急跌差不多了。但与其说杠杆的连环爆,更准确的是各种能承受不同回撤级别的资金在止损。

所以如何看待回撤,其实跟自己执行的投资策略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类型的策略,对回撤的耐受力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执行价值投资的巴菲特,其在1974年最大回撤就达到了-48.7%,但只要策略没问题,这类回撤就会很快修复,继续创下新高,在1976年巴菲特就获得了129.3%的惊人收益。巴菲特在偶尔承担了如此巨大的回撤后,仍然创造了神一样的数十年年化20%的收益,如果有人甚至号称有能力躲掉这些回撤,岂不是年化收益能够更高?但为何整个世界上超越巴菲特的投资人都几乎没有呢?我觉得,这些回撤就是他策略的一部分,要想通过“对冲”,“择时”等手段躲掉这些巨额回撤,就大概率也会躲掉高速上涨的时期的收益,也会带来额外的成本,从而让整体收益率不升反降。

巴菲特5次最大年度回撤:

年度 巴菲特回撤
Y1974 -48.70%
Y2008 -31.80%
Y1990 -23.10%
Y1999 -19.90%
Y2015 -12.50%

过去刚开始做低风险投资时,我是极度厌恶回撤的,我希望把回撤控制在5%以内。以致于在整个2015大牛市期间,除了打新的少量门票和开店模式的分级基金,我持有权益仓位一直不足25%。这样的缺陷是要么权益仓位过轻,要么需要择时。仓位过轻导致大牛市时收益太低,而择时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样的限制导致很多策略无法实施。当市场红利逐渐消失时,很难获取可观的“低风险收益”。

所以后来的投资实践中,我慢慢提升了对回撤的耐受力,只要回撤是和策略预期匹配的,且策略的基础逻辑没有问题,就可以持续下去。而策略本身是回撤20%还是50%,其实本身就是策略的一部分而已,不必过于在意。反观一些基金产品,设置一个止损清盘线,其执行的策略又是深研基本面集中投资个股那种,其最大回撤本身就能够达到70%,比如这次中概股龙头的回撤都达到了60%~70%,那这种止损线设置本身就是和策略不匹配的,是非常奇怪的设定。如果设定最大回撤是30%,那可能你的权益仓顶多只能不到50%仓而已。

所以,总的来说回撤很重要,是策略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关注最大回撤与投资策略和投资目标是否匹配,选择自己能承受回撤范围内的最合适的策略,而不仅仅是回撤最低的那个策略。

今天【战士】拿下了本年度第2颗人头。本周经历了一个深V,前2.5天暴跌,后2.5天暴涨,最后算下来,好像和上周五结束时没有太大变化。这种暴涨暴跌带来的是情绪的波动引发的众多黄金套利机会,如果不那么关注指数本身的涨跌,相对收益可能是今年目前为止最高的一周了。只是这些收益可能要花点时间才能体现在净值上。

2022-03-18 21:04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