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投资中经常会听到套利这个词,其实很多交易,表面上名字叫套利,究其本质和我认为的套利相去甚远,我认可的套利一般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买,卖交易指令同步完成
2.在有限的时间内交割且价格收敛

套利的例子有很多:
1.比如持有转债正股的可转债搬砖套利,当转债出现折价时。卖出正股、买入转债的操作同步完成,收盘前如果仍然折价,则选择转股。当晚交割后,正股悉数返还,多出来的现金就是套利收益。

2.比如前些年的持有分级母基折溢价套利。如果收盘前,分级A+分级B相比于母基的折价大于赎回费率,则可以通过买入A,买入B,赎回母基,合并AB四步操作,在T+2完成交割。多出来的现金就是套利收益。

3.比如期现套利,期指贴水时,多期指空ETF或者升水时空期指多ETF,待到交割日下午,按时间平均平掉ETF,收盘期指完成交割后,多出来的现金就是套利收益。
。。。

有的套利不满足买卖同步完成的条件,可能是一个叠加了固定时间风险敞口的套利,如果套利出现的机会足够多,风险可以一般可以相互抵消,也可以勉强算作套利。比如华宝油气的申购赎回套利,买卖操作一笔发生在A股收盘时,另一笔发生在13或14小时后的美股收盘时,相当于承担美股1个交易日的风险,相比于A股收盘时的折溢价,如果美股XOP的反向波动大于折溢价减去交易成本,则单次仍有亏损的可能性,但长期做问题也不大。

还有一类,经常被称作套利,但常常不符合上面两个条件,其本质我不认为是套利,就需要格外慎重。
1.比如要约收购套利或是私有化套利,往往是给出高于市场价的要约收购价。如果选择买入,待要约完成卖出给要约方,显然买卖指令不是同时完成的。卖出指令只是买入方一厢情愿的期待,而主动权在买入后就不掌握在自己这边。所以交割时间也是不确定的,就更无论价格了。

2.还有期货中经常有跨期交易,作为投机型参与者,不具备交割资格的话,也很难说是套利。虽然买卖是同步完成的,但由于不满足第二条,不能交割,价格又不收敛,故很难算真正的套利。

3.还有一种是统计套利,这种我认为也很难称作套利,更应当称作基于统计的对冲交易。

所以有人大概会觉得我认为的套利过于苛刻,是否仅仅指无风险套利了。其实绝对的无风险套利也是很少的。毕竟我所做的很多套利是以持有某个标的为参照系,是相对于标的增强的部分。而实际上承担了标的波动的部分。但哪怕是市场中性的套利策略,也仍然会面对流动性风险,双边在交割前大幅波动导致爆仓的风险。过去有不少通过高杠杆形式获取的可观“套利”收益,其本身也是非常脆弱的。

所以,面对套利最好的态度就是我们持有现金部分高于无风险收益部分的超额收益,市场给你的时候拿着就好,没有的时候自然也不用刻意强求,否则可能会得不偿失。

2023-01-10 21:31 来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