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7

今天傍晚路过中关村某高中门口,看到搭起的临时遮阳棚,上面挂着“高考加油”的标语,不禁想起了20年前跨入高考考场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2003年6月,正值非典疫情的末期,我们进入考场前都要例行用耳温枪测量体温,还记得有同学为了防护疫情,居然还买了3M的防毒面具,现在想想还挺有趣的。

和现在似乎差不多,20年前的今天下午也考的是数学。因为一直准备奥数的缘故,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熟能生巧嘛,一般高考平均难度的数学试卷,我都能在40分钟内做完,然后我会完全独立的在草稿纸上再做2遍,用三遍的结果triple check,这样的结果就是基本可以保证数学的扣分在0~2分,印象中高三的十次数学考试,鲜有145以下的成绩。然而,当我以为十拿十稳不会出啥问题的时候,意外就到来了。那一年,据说是全国统一试卷被盗窃,破天荒启用了备用卷,难度较平时有了极大的提升,而且计算量也极大,我用了浑身解数,奋笔疾书,才在考试前不到5分钟完成了试卷,几乎没有时间检查,这导致我对考试结果完全无法把控。结果也如我预料,坐在回家的车上和同学对答案时,发现一道相对简单的大题居然完全做错了,这几乎在历史上是没有出现过的。20年前的今天晚上,我是无比的沮丧,一晚上没睡好,连最擅长的数学都考砸了,这次高考估计悬了。

第二天的英语倒是中规中矩,下午的理综又是类似数学的情况,题出的相当偏,分数也完全是随机分布的。就拿满分60分的生物来说,最终哪怕是我们高中排名前十的同学,生物的估分的分数就分布在18~60之间。这一系列不按套路出牌的操作就导致了最终考完,大家都是一头懵,且我们还是估分报志愿,过去的分数线完全失去了意义,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最终是比谁胆子大,敢于冲高一级志愿的同学最终学校都不错,而相对保守的就会有些吃亏。我则是在报志愿最终时刻改变了完全保守策略,而采用了所谓“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防守反击型报志愿策略,以省内某985高校作为二志愿保底,用一志愿冲击TOP2,最终结果还是不错的。

当然,高考也仅仅是我们人生中众多机会当中一个,只是对成年前的学习经历的一次检验,本身也并不能决定太多。我认识不少上了TOP2,却终日游戏人生最终退学的,也有工作后幡然醒悟最终发展迅速的。而我的高考经历,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历史经验是不可靠的,朝着目标努力尽可能把自己做到最好,然后把预期降到最低,剩下的交给运气,那么所有的结果可能就都是惊喜。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投资上道路,我也是深深的这么认为的~

2023-06-07 22:07 来自北京